新春伊始,沂南县蒲汪镇党委书记在提升发展动员大会上,向大家表态:全力以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是核心,“一把手”是关键,严基调、严监督、严作风是保障。作为蒲汪镇党委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必须始终坚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拧紧管党治党链条,让社会和百姓监督实施进程。
“先锋为民”勇担当,红色信仰铸铁肩
担起创新发展责任,坚守执纪监督主阵地
沂南县蒲汪镇党委领导始终把管党治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以专题党委会形式研究制定《蒲汪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任务分工意见》,细化年度全镇重点任务分工,梳理出6大类48项重点工作。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把管党治党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抓住“一把手”、“关键少数”以上率下,运用谈心谈话、工作约谈、提醒告诫的方式,督促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扎紧扎牢的制度笼子,形成管党治党闭环机制。
用好四种形态,坚守执纪监督“主阵地”。全力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做到严管、严查、严处理。聚焦疫情防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三资”、惠民惠农“一卡通”等重点领域,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盯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先进发言、末尾检讨制,确保上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深挖问题线索来源,精准把握“四种形态”,始终保持追责问责高压态势。办结各类问题线索67件,立案审查13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人,诫勉谈话3人,主动约谈50人次,下达纪律检查建议书1份,有效捍卫党规党纪的严肃性。
强化考核机制,增强作风建设“免疫力”。以《村居及机关人员考勤办法》《管理区工作考核办法》《机关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事业单位职称聘任办法》《农村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制度为抓手,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考核机制,下发农村工作通报35期,通报90人次。强化对村干部年度考核、责任传导力度,构建“有部署、有落实、有激励、有问责”的工作体系。提高考核结果在农村干部绩效考核、评先树优中的比重,形成推动工作的有效抓手。以长效机制推进纪律作风建设,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节点,早部署勤提醒、严监督强震慑,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拧紧作风建设的“发条”。
“先锋为民”敢作为,启动红色文化引擎
宣传机制常运行,廉政标尺常衡量
提升廉政馆,巩固廉洁教育阵地。对全县首座村级廉洁文化馆——下坡村清廉文化馆进行全新打造升级,丰富馆内展陈形式,充实相关图文资料,达到图文并茂、以物言事效果。进一步扩大展馆开放范围,在原来服务本村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镇集参观、培训、教育多点结合的开放性廉洁教育馆,以点带面,拓宽廉洁文化辐射范围。
讲好清廉课,“量身定制”开展廉洁教育。推出“定制式”廉洁教育课,开展“廉洁课堂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活动。整合全镇业务资源,筛选5名专业过硬、作风扎实的业务骨干成立专班,依托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每人每期帮包1-2个党支部,根据全镇59个党支部存在的不同廉政风险点,立足自身业务专长,量身定制授课内容,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已“定制”16节课程,16个党支部500余名党员接受定制式廉政教育课。
唱响清廉戏,创作特色廉洁文艺作品。将廉洁文化宣传列入《2022年度清廉村居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由镇党委牵头,镇纪委主抓,宣传部门配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改进党风廉政教育宣传的方式方法,丰富完善教育载体。坚持“突出精准、融入日常”的宣传基调,用活用好快书、宣讲等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邀请本镇“庄户剧团”和文艺骨干,创造一批优秀民俗廉洁文艺作品。已编排场景式宣讲《源于一个小数点的腐败》、快书《要低保》等作品,自5月份以来,在全镇各个社区巡回演出3场,观众达200余人次。
“先锋为民”求高效,,吹送“一缕清风”
权力运行巡党纪,阳光政策惠民生
2月份,由镇党委牵头对全镇62个清廉村居建设点开展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公开栏设置和使用不达标、多部门‘齐抓共治’结合不够”等问题。镇党委立足“镇村”实际,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推动清廉村居建设提质增效。
擦亮硬件面子,充实内容里子。在全镇范围开展清廉村居问题自查自纠活动,对因质量问题出现破损的公开栏限期整改,明确村级纪检监督员(信息员)为公开栏监管和养护直接责任人,保障公开栏达到长期稳定使用的效果。召开组织、经管、民政、农业相关部门座谈会,结合蒲汪实际,再造小微权力流程,梳理出小微权力清单6大项38小项,并对公开栏模板样式、内容布局、摆放位置重新规划调整,确定“党务、村务、财务”分类分月设置模式,强化“镇村”两级督导力度,规定每月10到15日为督导日,先由村纪检监督员提交督导检查工作台账,再由镇纪委对照问题清单实施“再督导”,确保“三务”公开发挥功效。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共治合力。深度融合全镇现有硬件设施,提出“两个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清廉村居建设。一是廉政课堂与党建可视化平台相结合。用好每月10号前后的主题党日、村情发布会的时机,丰富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将“廉政课堂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活动搬上党建可视化平台,实现“一人授课,全镇收看”的效果。二是清廉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活宣传部门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入清廉村居“干部清正、村居清朗、民风清爽”的主题元素,结合具体村情实际,联合打造“清廉书屋。营造党员干部“多读清廉书籍”、“常扬清风正气”的廉洁文化氛围。
完善银农直联,提升清廉质效。搭建村级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五级审批”流程,完善“银农直联”支付系统,减少了村级事务办理手续,实现非现金方式结算。规范农村财务运行机制,堵塞管理环节漏洞。规定每月10日为农村账务处理日,坚持财务收支“线上”与“线下”公开相结合。除公示栏公开外,收支数据同步共享到清廉沂南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实行网络再公开。自启动“银农直联”以来,全镇非现金支付资金2897笔,支付金额1.3亿元。涉及农村集体资金类违纪案件同比减少50%,信访件同比减少67%。
青山举峰,流水欢歌。老百姓在分享劳动的结晶与产业财富的同时,也能与一个新时代的品质站在一起,平安、平等、自立、自强、自尊,这些词汇作为新农村振兴的特有符号,与百姓的命运相连,在文明演绎的链条上,闪烁光芒。
(作者:鲁政宣 临众闻 沂广讯 马程 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