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程中,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维刚带领团队,提出创建新机制、建立新标准、收获新效能、攀登新高度的奋斗目标,以过硬的政治品格与履职能力,释放先锋红色力量,打造“品质民生”,树立清廉发展标杆。
沂山之石,启动“正气底蕴”
接诉求,释忧愁,民生满意阻碍一点点打通
和谐社会,先锋共建。近期,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祝家村村民拨打潍坊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前期村里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时,一直没有清理树根,影响土地复耕,希望热线协调解决。
接到该诉求后,沂山风景发展服务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勘察。为保证村民能够按照时节耕种,中心组织各社区出动机械200余次,将辖区整改后未清理的树根等杂物全部进行了清理。
近年来,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事要解决、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常态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第一时间回应并办理群众诉求,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亮点之一:搭建载体平台,解决“镇村首接”问题。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面推开”的原则,搭建起发展服务中心、社区、村、网格“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网格员和调解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调解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高标准打造镇级“一厅六室”综治中心,整合综治、纪委等6个职能部门,入驻部门骨干、专业律师、警务助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5支队伍,为有不同诉求的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全力实现“一站服务、一次化解”。
主动适应“互联网+”等信息化需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研发了集投诉收集、12345热线诉求接收、案件转办、跟踪督办、分析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沂山家和智能信息系统”,将14名警务助理、83名村干部、50名网格员及联户信息全部录入系统,便于问题接收。全面立体平台的搭建,真正实现苗头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变矛盾纠纷“上行”为“下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亮点之二:优化服务流程,解决“怎么办理”问题。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以多方联动为核心的“通、集、办、研、评”矛盾纠纷化解五步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确保群众诉求按时保质化解到位。
“通”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转发以及印发宣传彩页、张贴《致全区群众一封信》等方式公开所有领导干部、社区主任和举报电话,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诉、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诉求人见面等活动,畅通诉求反映渠道。
“集”就是利用网格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排查、群众来电等渠道,广泛收集矛盾纠纷线索,发现隐患和苗头性问题。
“办”就是构建“1小时见面、24小时办结”处理模式,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当日确实难以办结的,形成重点诉求清单,提级包案办理,直至问题解决。
“研”就是推行“日汇总、周研判”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多部门会商高风险矛盾化解方案,由解决“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问题”。
“评”就是将群众诉求响应情况、解决情况和满意情况与社区、村、网格员工作相连接,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亮点之三:整合资源要素,解决“快办办好”问题。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树牢人民至上工作理念,以“沂山家和智能信息系统”、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王来杰金牌调解工作室和多功能听证室为载体,联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职能部门,集成各方力量,发挥“最强大脑”效能,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多元化解的新格局。同时成立督查专班,跟进督导参与联动的部门、社区和村,推动矛盾纠纷加快调处。今年以来,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已累计调解矛盾纠纷600余件。
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超前研判谋划,主动开展工作,凡事想在前头、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化“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由“接诉即办”转变为“未诉先办”,全力打造好“枫桥经验”沂山样板。
沂山之泉,有亲情温润,百姓富美
强基础,壮势力,汇财富,民生幸福中彰显温度与质感
春去夏来,绿树成荫。走进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处处可见欣欣向荣、勃勃生机,一幅山青水绿村美人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沂山风景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探索“党建+N”发展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增收作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及发展原动力,助推沂山高质量发展。
切入点之一:党建让村集体经济“硬”起来。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按照全县“六提六增”“四个十”活动要求,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建设,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着力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过硬、全面提升。坚持“事以办成为要”的理念,构建“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全区营造了“不怕事、敢担当、能成事”的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氛围,一批懂农村、爱农村的村干部脱颖而出,在村集体经济增收思路举措等方面思想先进、大胆泼辣。
王家庄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在伟就是这些村干部里面的典型代表,今年35岁的张在伟充分发挥青年人敢拼敢闯的精神,立足该村资源及区位优势,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发展民宿、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红薯种植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村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王家庄子村被评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及满意度明显增强。
石砬村党总支书记王兆爱,已有近四十年的支部书记经历,今年已经67岁,但人老心不老,带领石砬村的6个自然村发展规模化山楂、茶树种植及中华蜜蜂养殖,并积极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趟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增收之路,仅凭山楂和茶叶种植,全村村民年收入就达300万元以上。
切入点之二:产业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沂山风景区以“两村两园两主体”和农业“七改”为抓手,引导各村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抓细抓小,汇点成面,构建了“东部牧业小镇、西部林果田园”的产业发展框架,打造了沂荷现代化万头奶牛基地、沂山蓝莓特色产业园、伏峪蚂蚱养殖基地、沂山绿茶种植示范园、中华蜜蜂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牧业项目,并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资源互补。
于家旺村通过肉牛养殖、西草山亭村通过黑木耳种植、小关村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些村的部分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为“股东”或“工人”,较以前的种地模式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土地、就工双增收。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的大力支持。大关冷风库和石砬冷风库项目就是在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水利移民部门的扶持下建成的,其中大关冷风库项目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形成扶贫收益6.7万元;石砬冷风库项目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两座冷风库的建成使用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再次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
沂山之云,有“高雅质地”,历史文化画卷提颜值立产业
文旅合,东镇沂山向世人讲述百姓智慧与情怀
旅游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近年来,沂山风景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借助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这三块金字招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做好景区化村庄创建、网红打卡地建设、旅游线路串联等三篇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文章,并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努力增“颜值”、提“气质”,不断擦亮沂山品牌,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带来活力。
上寺院村依托民间遗产文化历史悠久及优越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打造了一批传统文化体验、农耕及美食体验、民宿休闲、团建拓展等乡村旅游品牌,依托沂山便捷的旅游资源,将身边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5年12月该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021年12月该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景区化村庄,2022年全村村民利用旅游业实现年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伏峪村通过蚂蚱养殖,将“小蚂蚱”变为“大黄金”,用蚂蚱蹦出了致富路,并探索“蚂蚱养殖加工+果蔬种植+观光体验”的循环生态模式,将基地规模发展成为目前的居全省前列,所在的伏峪村也成为了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由原先的“脏乱差”变成了“白富美”,仅凭蚂蚱养殖、旅游观光、蔬菜水果采摘,全村村民及蚂蚱养殖合作社就可实现年收入至少200万元,实现扶贫收益26万元,成为脱贫示范村。
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将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探索“多方联动,全方位发展”及“抱团增收”模式,形成合力,补齐薄弱村短板,做好“土地与产业、资源与优势、改革与创新”三篇文章,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沂山十大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区50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实现大幅增收。
敢于担当,勇于付出。相关事实证明,老黄牛精神一旦与党的信念与发展战略融为一体,便会释放出双倍的能量,将真实收获变得更加丰硕与充盈。
(作者:鲁政宣 众闻 潍广讯 高远 向程 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