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头条

中央级媒体+产业推介平台
央媒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能源 > 正文 >

央媒报道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担当作为—— 龙池清澈,映出和美富美皆称幸福

央媒报道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担当作为—— 龙池清澈,映出和美富美皆称幸福
2024-12-31 08:23:48 来源:人民在线  
      金色秋天,喜讯传来。全省高质量发展典范品牌创建巡礼活动一行沿着新闻媒体的推介路线,走进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感到一种全新的局面。龙池镇用新成果证明,党建引领是发展的加速器,红色文化是创新的血脉,党的信念铸成了为民干事的骨气。党建引领已跑出项目“加速度”,红色文化已绘出全面创新“新画卷”,党建引领已筑起高质量发展“新台阶”。龙池镇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人员,打造“质量强镇”品牌,有布局、有高度、有举措、有效率,获得新荣誉。

龙池之波与“红色”血脉相融

汇聚清廉高效发展底气,富美生活有基点

清廉勤政高效,打造品牌,造福百姓。红色景点串珠成链、项目建设热气腾腾、企业车间机声隆隆……眼下,在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这片沃土上,红色印迹与现代生活交织,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并重,一幅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龙池镇立足辖区内独特的红色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唱响红、蓝、绿“三色经济”的主旋律,以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亮点之一:厚植文化底蕴,赓续“红色”血脉。前不久,齐鲁师范音乐学院“红色梦想”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龙池镇,分别前往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渤海走廊”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探忆精神丰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一幅幅详实的图片资料、一个个烈士牌位,深切感受了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渤海精神让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刘玉倩表示。

龙池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里,昌邑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组建,昌邑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故龙池有昌邑“小延安”之称。每年节假日期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瞻仰。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龙池镇以“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为核心,整合周边红色文化展览中心、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打造半径3公里的红色教育聚集圈,构建家风家训、爱国主义、党史党性、政德政风“四位一体”的红色文旅党性教育综合体。

同时以“红色文化旅游”建设为典型引领,不断深化“文旅融合”树品牌,依托“一心、三区、八馆”红色党性教育组团,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新打造马渠村红色邮局、文创馆、“百味食苑”等网红打卡地,着力打造集红色旅游、特色餐饮、乡村民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红色文旅小镇,红色文旅产业全面起势。齐西村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廊道体验村,红色马渠入选2023年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文旅融合类)典型案例。

亮点之二:深耕资源禀赋,培育“蓝色”动能。龙池镇靠近昌邑市北部沿海,这里分布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盐田,每年生产的海盐除了要制作食用盐外,还是海洋化工产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依托得天独厚的海盐资源优势,龙池镇打造了以海洋化工、新材料等精细化工产业为主的化工产业园区,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招引新项目,坚持“链”上发力,不断发展壮大海洋化工产业,培育“蓝色”动能。

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基础工艺研究、产业化开发一体化创新研发体系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园区内海洋精细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投资建设的高碳醇项目顺利建成并投入生产使用。

“便捷的园区环境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我们在上半年2000吨高碳醇项目建成并顺利投产的基础上,下半年正式启动了14.6万吨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小兵表示,“目前,公司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2.1亿元,净利润30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

在现有企业增资扩产的同时,龙池镇还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更多企业“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今年先后赴北上广深等地开展招商16次,新签约三力本诺年产14.6万吨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等一体化项目、元源低碳废旧涤纶醇解项目等投资过亿元项目25个,新增投产项目3个。

为了进一步释放园区活力,龙池镇还积极推进闲置厂房盘活利用工作,大力实施“精细管理”园区颜值提升工程,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例如,园区内的一家公司,因企业技术及产品落后,厂房等建成后未能开工。园区将其腾退后,今年新引进的年产10万吨棕榈油酸甲酯、10万吨氯代棕榈油甲酯、5万吨次氯酸钠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充分利用了原未开工项目的控制室、办公楼、餐厅、研发楼、仓库,并新建液氯储存车间、次氯酸钠精制车间等,使闲置厂房得到了充分利用。目前,项目已立项,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利税4.52亿元。

目前,龙池镇在化工产业园内共梳理出闲置地块和“僵尸企业”3处,共258亩,进一步夯实了化工园区发展平台。龙池化工产业园获评省级海洋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园区。

龙池之魂与“绿色”底牌相映

合成清廉高效发展底牌,富美生活有品味

擦亮初心名片,筑牢“绿色”底牌。暮夏秋初,走进龙池镇,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道路连着家家户户,花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机勃勃,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跃入眼帘。“之前村里虽然垃圾桶多了,但清运不及时的情况也多。现在,村里每天定点上门收集垃圾,村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谈及村里垃圾的治理,龙池镇龙东村村民齐大娘感触很深。

今年以来,龙池镇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在“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基础上推进模式创新,开展新一轮市场化运作,按照网格、定人、定岗、定时、定点收集生活垃圾,逐步优化“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同时,累计投入资金117.2万元,完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齐西古村)提档升级改造工程。依托柳龙路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改造,对齐西村、营子村“四好农村路”罩油提升,打造出了最具特色的“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示范路,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为了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共同守护蓝天白云,龙池镇在化工园区内高标准建成2处空气监测站,达到省、市协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系统控制监测能力工作要求。同时加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管理,联合安全专家及相关站所对辖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遏制危废固废非法倾倒专项行动等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检查,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坚实的底色。

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如今,红、蓝、绿“三色经济”发展硕果遍布龙乡大地,宜居、宜游、宜业的新龙池正在加速崛起!

“龙池之源”与治理之水同渠

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引擎,开启和美生活有底蕴

今年以来,龙池镇以保证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基础上,大力整合平台资源,全力建设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溯源治理”工作模式,全面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矛调中心建设,实现矛盾调解有效运行。龙池镇“一站式”矛调中心位于镇政府大门两侧,整体占地面积为560平方米,设有接访大厅、平安法治办公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分析研判室、心理咨询室、网格化管理办公室、政务热线办公室等功能室。中心常驻部门有信访、热线、司法、公安、退役军人等部门,轮驻部门包括民政、人社、农业、住建、卫建、妇联等。在接访大厅设有综合受理窗口,采取“先受理、后分流”的工作方法,实现群众诉求反映、矛盾纠纷化解“一扇门进出、全流程调处、全链条解决”。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探索溯源治理新路径。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教育,注入法治建设新活力。开创“红色讲堂”、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作品、看红色展馆,用红色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共识。红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减少矛盾纠纷滋生土壤。例如龙东村,通过成立农业开发合作社,将村民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打造了“齐氏牛街”特色美食街,提高了集体和村民收入,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大幅减少,实现了“产业兴、村民富、矛盾少”。红色队伍充实调解力量,提供溯源治理新路径。聘请革命后代、退役军人担任红色网格员,组建成立“红色调解队”“迷彩巡逻队”等队伍,为促进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增添新力量。

整合利用有效资源,三级稳控成效显著。日常矛盾不出村。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加强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平台使用,整合各类力量调解矛盾纠纷,推动问题解决。复杂矛盾不出社区。建立领导干部包靠制度,及时回应调解群众诉求。今年上半年,共有60余件矛盾纠纷在社区调处中达成和解。疑难矛盾不出镇。对于矛盾纠纷积案、信访案件等疑难案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采取“首问负责制”,按照“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确保信访事项“闭环”处理。今年以来,共化解处理到镇信访案件28件,未化解的3个案件全部落实专人包靠并积极推进化解,有效降低了矛盾风险外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龙池镇整合各类资源力量,不断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提升调解能力水平;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翻阅百姓满意新清单,便能领略到创新带来的新高度、新价值和新尊严。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经过实践,用发展中的数字、满意度中的尊严、生活中的新标准,呈现了新时代老百姓新的精神风貌和生命追求的高度。

(作者:鲁政宣 潍众闻 广讯 陆远 张德 余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