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担当情怀,释放“龙兴之势”
“四链”运行展神通
据央级媒体报道,寿光市化龙镇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促进胡萝卜加工企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中隆食品、欣欣食品两大胡萝卜加工龙头企业党支部,通过建强“党建链”、激活“人才链”、强化“创新链”、拓展“产业链”,“四链”发力推动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领融工作法”创新实践激活胡萝卜产业发展红色动能。
建强“党建链”,凝聚产业发展“向心力”。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以中隆食品和欣欣食品党支部为龙头引擎,构建起覆盖全镇胡萝卜产业的“党建链”。两大龙头企业党支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牵头成立“萝地生金”共富公司、搭建产业发展“红”色平台,引导40家胡萝卜加工企业实现市场化运营、规范化管理,推动全镇胡萝卜产业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进”转变;先后组织行业带头人到日本等地考察学习达10余次,掌握全国胡萝卜市场一手行情,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组建“红企兴农”党建融合体,统筹资源布局、优化要素配置,将村集体结余资金引入胡萝卜企业,加速企业扩张发展、实现互利双赢,进一步增强全镇胡萝卜产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
激活“人才链”,增强产业转型“内生力”。深入了解链上企业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共育共引,精准吸引和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专业人才,推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省市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集中授课、实践教学,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年均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覆盖种植户3000余人次,全面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蔬菜协会等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全国胡萝卜首席专家庄飞云,打造国产胡萝卜种子培植实验基地,带动胡萝卜亩均增产15%以上,让种子安上“中国芯”;创新“党员+人才+农户”结对帮扶机制,选派30名党员技术骨干与种植户结对,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将胡萝卜从业者凝聚在红旗下,实现企民共富,为产业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强化“创新链”,激发产业升级“新活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全力推动胡萝卜产业从“会种良田”向“良田慧种”转型升级。中隆食品积极采用“种子丸粒化+编绳”技术、“沉沙罐+施肥罐”式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实现胡萝卜优良率提升35%,亩均节约肥料20%、增产4000斤,以技术创新驱动生产效率全面提升;引入北斗定位系统,实现高端起垄机、旋耕机、覆膜一体化农机的同步协同使用,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欣欣食品党支部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加大与日本博格地球公司的合作对接力度;聚焦胡萝卜产业智能化发展,引入智能装箱的无人化智能工厂,全产业链机械应用率达90%以上,实现自动分拣,为产业升级注入智能化新动能。
先锋创新举措,彰显为民谋利智慧
释放产业振兴“驱动力”
拓展“产业链”,释放产业振兴“驱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胡萝卜产业向深加工、市场化、品牌化全链条升级,助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激活链上企业抱团发展合力。深加工方面,中隆食品持续推出精深加工新产品和新品种研发,创新推出胡萝卜粉、胡萝卜干等深加工产品,使占总量1/4的残次胡萝卜“变废为宝”,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市场拓展方面,利用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从南至北在福建、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各企业分别布局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从2万亩增至15万亩,年产量突破80万吨,实现了“种收交替”,确保全年稳定供应,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品牌推广方面,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协同发力、联动营销,以产品声誉和线上流量整合放大品牌效应。在线下,投资120万元打造胡萝卜文化形象一条街,有效提高了市场认知度,化龙胡萝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鲜”产品名录、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线上通过“家庭农场+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的培育模式,带动60余家家庭农场和8家电商公司蓬勃发展,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市场活力。
先锋为民担当,演绎“龙兴之势”之功
诉求处理化解暖民心
化龙镇蔺家村修路前,化龙镇接到群众诉求后,热线办工作人员立即带领包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到现场进行查看,并走访了周边群众了解情况。原来,由于该村集体经济较薄弱,对于道路通行不便问题,前期主要采用撒石子、“打补丁”等方式进行维修,但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通行不便的问题,化龙镇党委政府下决心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和配套建设资金,持续跟踪项目申报和资金落地。经多方协调,蔺家村进村路路面改造工程终于启动。一条长1120米、宽3米的沥青路顺利完工,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困扰。
2025年之春,蔺家村将一面写有“人民好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至化龙镇人民政府,对镇政府修缮乡村道路惠民生的行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寿光市化龙镇充分发挥12345热线“民生直通车”的作用,将之作为政府听取群众呼声的重要平台、为民服务的重要渠道,严格按照“接诉即办、限时办结、办即办好”的工作理念,把群众反映的每件事都当成大事来办理,确保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高位办理,建立顶格推进机制。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建立“日调度、周研判、月总结”机制,每周定期召开12345热线专题调度会,研究解决疑难工单,妥善处理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确保群众反映的大事小情都能及时高效地解决。
未诉先办,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以“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网格员包区域”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为抓手,将辖区划分为53个网格,成立150余人的网格员队伍,变“问题找上门”为“上门找问题”,常态化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矛盾隐患起底式大排查。对征求到的群众诉求,逐一分解落实、限期解决,实现“征集+解决+反馈”的闭环。今年以来,累计摸排各类问题线索130余件,全部得到及时解决。
回访问效,问题解决一步到位。建立首接负责、限时办理、定期回访、监督考核、跟踪督办等制度,对“回头看”、“清零”事项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做到一件一件督办、一项一项跟进,确保一办到底。对已办结诉求事项定期回访,安排回访专员全程盯运行、盯反响,以回访问效倒逼服务质量提升。今年以来,已对300余件诉求事项进行回访,收到意见和建议21条,调整优化有关工作方案、措施12处。
先锋助民之心,飘洒“龙兴之势”雨露
文化润,文明升,幸福“再加码”
探索价值引导下的文体活动。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这一幕幕正是化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我们讲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近日,在化龙镇丰城大集,一场“诚信文明”宣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志愿者通过讲解身边的真实案例,让村民更深层次的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倡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诚信美德,“讲得细、听得懂、愿意听,讲的是土话村话,学的是处事道理。”村民们纷纷表示“活动不仅趣味足,还很有教育意义”。
“万里人间又气象更新,太阳升起了好的光景……”化龙镇文艺汇演活动在激昂的开场曲《欢聚一堂》中热烈启幕,妙趣横生的小品、动感十足的舞蹈、节奏明快的快板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在炎炎夏日里,如同一缕清风,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清凉与欢乐,更将文明的新“风”吹到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
近年来,化龙镇深入贯彻寿光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五为”等战略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
探索价值引导下的文体活动。举办庆“七一”文艺表演、红色故事宣讲系列活动、“一年一村一场戏”“浓情端午”送香粽等文体活动60余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丰富;为拓宽群众文体生活空间,对全镇范围内的53处农家书屋实施了标准化、品质化的提升改造工程,确保全年无休免费开放,有效缓解了群众阅读资源匮乏、借阅不便的难题,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需求导向下的便民服务。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新风尚,以“小红花”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创新实施“群众点单、志愿接单、队伍送单、百姓阅单”的“四单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擦亮“小红花”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服务成为传递文明、温暖人心的亮丽风景线。
发挥创新引领下的品牌特色。精心打造“理响龙乡”宣讲品牌,旨在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基层工作实际紧密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让党的声音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真正实现“群众身边建阵地、群众需求定主题、宣讲形式活起来”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有力助推了文化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下一步,寿光市化龙镇将紧盯“文化惠民、文化为民 ”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种子”根植化龙沃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绽放在百姓心间。
智创抢先机,优质赢口碑。走进这片热土,翻阅百姓满意新清单,领略到创新带来的新高度、新价值和新尊严。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经过实践,用发展中的数字、满意度中的尊严、生活中的新标准,呈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生命追求的高度,也让老百姓以新时代的精气神,融入到发展的新格局新境界之中。
(作者:鲁政宣 潍众闻 寿广讯 余庆 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