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头条

中央级媒体+产业推介平台
央媒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艺术 > 正文 >

安溪蓝田制笔技艺传承人:以笔为媒 精益传承

安溪蓝田制笔技艺传承人:以笔为媒 精益传承
2022-10-28 15:1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安溪蓝田制笔技艺传承人:以笔为媒精益传承
蓝田张氏毛笔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才枝在为刚做好的毛笔刻字。 吴冠标 摄

  中新网泉州10月28日电 (吴冠标)一撮精心挑选的羊毛、一把挑毛刀,一支牛骨梳、一个盛满了水的水盆,在数小时的反复清洗梳理中,蓝田毛笔笔头渐露雏形……走进福建泉州安溪文益笔庄,毛笔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才枝正熟练地制作毛笔笔头。

位于安溪县城的“文益笔庄”一角。 吴冠标 摄
位于安溪县城的“文益笔庄”一角。 吴冠标 摄

  “蓝田张氏毛笔的制作工艺复杂,一支毛笔从选料到成品,需要十二道大工序,又可细分为一百余道小工序,总耗时近十天。”花甲之年的张才枝制笔时精神矍铄、一丝不苟。

  据了解,安溪蓝田张氏毛笔制作始于1573年(明嘉靖五十二年),选料考究,技艺独特,具有“圆、尖、健、齐”的特征,提而不散、浦而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2022年,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2岁时,张才枝就跟随父亲在家学习制作毛笔。“在1995年迁入县城前,我家世代居住在安溪县蓝田乡下礤村,最鼎盛时全村都在制作毛笔,是当地的一大副业。随着钢笔、铅笔的普及,现在只剩下我们一家在坚持了。”

  高中毕业后,张才枝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制笔行业中。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他继承并重新开设了祖上的“文益笔庄”。在他眼中,“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不能轻易舍弃。

在水中反复梳洗毛笔头是制笔的重要环节。 吴冠标 摄
在水中反复梳洗毛笔头是制笔的重要环节。 吴冠标 摄

  “制笔是很辛苦的,要耐得住寂寞。从收购皮毛到整毛、泡水、梳毛……每天和这些皮毛打交道,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张才枝说,看似简单的一支毛笔,背后的学问很大,为了让毛笔“圆、尖、健、齐”,每一步都要精挑细选、反复磋磨,还要有足够的制笔经验技巧。

  自文益笔庄创建以来,张才枝一直沿袭着“以笔为媒”的传统,与当地书画界同仁保持着友好往来,向他们了解毛笔文化、制笔需求,扩大蓝田张氏毛笔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张才枝的叔叔在台湾彰化开办“新文益笔庄”,将张氏制笔技艺推广到更远的地方。“1948年,叔叔到台湾谋生,以制笔为业,后来将手艺传给了我的堂兄张金涂。堂兄经常往返海峡两岸,和我切磋技艺,共同推动蓝田制笔技艺精益求精。”

张才枝的两个徒弟在学习制笔。 吴冠标 摄
张才枝的两个徒弟在学习制笔。 吴冠标 摄

  “最近我新收了两名徒弟,学习得很刻苦。”张才枝笑着说,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复杂繁琐,必须当面教授,利润也不高,很少年轻人愿意学,原先只有他儿子和儿媳在传承他的手艺。

  所幸,如今的文益笔庄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生意也正不断变好,不时会有书画爱好者登门购笔。“我能做的就是教好每一个徒弟,做好每一支笔,让蓝田制笔技艺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活态传承下去。”张才枝如是说。(完)


关键词: